星期四, 7月 11, 2013

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一)

配合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位於喬治市古蹟核心區的檳城李氏宗祠舊址,即將在本月13日以全新概念與民眾“會面”。
 
這一所屬於檳城李氏宗親的宗祠首次對外開放,堪稱李氏宗親在東南亞的第一所文化館,祠內一一展現當年先賢留下的歷史文物,以讓民眾通過了解,當初中國南渡到檳城定居時,先賢的艱辛奮鬥史。
 
舊祠位於大伯公街(Lebuh King)門牌39號,是在1925年建立,現今提升為一所珍藏李氏歷史文物的中心後,其文物展出所將定名為“懷賢廳”。
 
設懷賢廳讓後輩尋根
 
“懷賢廳”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年輕後輩,通過先賢遺下的文物,認識當年他們南下的生活方式及宗親的團結精神。
 
隨著時代的躍進,現今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氏宗賢在檳城的發源地,更不知道不清楚檳城李氏宗祠舊址所在處與兌山李氏當年到檳城時的落腳處。
 
檳城李氏宗祠主席拿督李永光說,為此宗賢希望年輕人能通過認識文物的點點滴滴,追溯李氏宗賢百年前遠渡重洋,並立足於姓李橋的歷史軌跡。
 
先輩中國南渡到檳島
 
他記述,追溯先賢南渡檳城的歷史足跡,可從早在明末清初說起,當年福建兌山李氏宗族已開始遠渡重洋到海外找生機,然而到了民國初年烽火延年,他們才大規模的投奔到舉目無親的檳榔嶼小島。
 
他坦言,先賢當初落腳在沿海沼澤的海墘地帶,經營淺海舢舨的轉載運輸業,紮下了生存的根基。
 
1925設立宗祠

“1925年的一次因緣際會,獲得聞名檳城錫礦熔錫業僑商,來自福建海澄三都長江社的李振和挺身捐獻巨款,聯合敬堂、士締、順添、長景、添壽、允色、武靴、秋雨、永寬、順景順寶、華春、玉湖及一眾深明宗族大義的無名宗賢,合資購下位於大伯公街的舊宗祠。”

他披露,當年舊宗祠是依照中國兌山鄉下祠堂結構模式裝修,隨即依法申請註冊為合法民間社團。

拿督李永光說,宗祠成立之初,除了為南來的新客(新同鄉勞工)提供免費住宿之外,鄉親們也互相照應,協助信賴新同鄉渡過初到異鄉面對的窘境。

宗親歷經二戰

他記述,1925年舊祠成立然而1941年日軍南侵引發二戰,獨立前的我國淪陷並在日制下的三年八個月期間,百姓不僅生活艱苦更是飽受摧殘,為了避過日寇嚴厲逼害,宗祠鄉親忍痛焚毀寶貴的文件檔案。

他指出,雖然1946年二戰結束日寇敗走,但戰亂期間多數的宗賢都已四散,後期英軍重掌政權,新社會秩序沒形成而各族籍貫紛爭延禍,以致很多宗親再次凝聚一起,起了互相照應效應。

李姓宗親歷史文物展出

他直言,懷賢廳目前展出的李氏文物,大多數的年份是介於1925年到近代,至於百年前的文物包括先賢中國南來時,一併帶來供祭的清末神主牌之外,還有一架四方夾萬。

另外,他們也展出該宗祠創立期間使用過的單據文物、蓋章、族譜、古董桌椅及牌匾等,同時也將有記述李氏名人及偉人歷史事跡的介紹文獻。

拿督李永光披露,單是籌備“懷賢廳”文物展一事,他們就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將舊祠的文物復修,單是付出人力資源及財力更是龐大,如果不是宗親鼎力支持,這個龐大的工程並不容易完成。

“根據史學家的研究,兌山李氏早在1851年間已到檳城紮根,為此我們成立一個專門小組並積極的配合史學家,尋找李氏宗賢的這一段斷層的歷史。”

他坦言,現階段他們正籌備88週年慶典事宜,鑑於慶典吉日即將到來,而時間急促的情況下,他們暫時無法全面性將所有富歷史價值的文物呈現給大家鑑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