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17, 2013

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三)

拿督李雅和局紳悉述,檳城兌山李氏歷史
檳城李氏宗祠理事同仁籌備該祠88週年慶典,特聯合檳城兌山李氏鄉誼會、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特安排從中國福建集美兌山金鞍山寺,惠借一尊高1點9米的保生大帝金身,空運聖駕親臨檳州加持遊行活動。

根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姓吳,為北宋閩南人士,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善於醫術的真人於宋仁宗景佑三年間登山採藥失足墜崖,享年五十八歲。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賜廟額“慈濟”,因神蹟傳說及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

兌山李氏族親守護大神

然而,保生大帝的信仰為何會流傳到檳城,而成為了日後檳城兌山李氏族親的守護大神,當中的因緣且從當年兌山李氏宗賢到檳城謀生談起。

檳城李氏宗祠顧問拿督李雅和局紳悉述,其實先賢早在百年前已從中國帶來一尊的保生大帝金身,這尊富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神像,就是現今供奉在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內的小尊保生大帝金身。

他披露,鮮少人知道供奉在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內的小尊保生大帝,只供善信求醫及安家而不理會前來求財問字的民眾,這也是符合了華人刻苦辛勞,不好吃懶做的美德。

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百年保生大帝金身

他記得先輩談起,這尊小神像百年前是由一名鄉里從中國兌山家鄉帶來檳城,而先輩們僅記得該名鄉里是李清根的家屬。

“當初這尊神像是安置在兌山李氏宗親聚集的民宅,也是鄉里們的一種精神及信仰的寄託,後期再移俸在觀音亭後巷(Stewart Lane)的舢舨巷,一名鄉里的住處。”

拿督李雅和披露,當年他大約10歲左右,也就是大約60年代期間,保生大帝的小金身早已久奉在該處。

他指出,自從鄉賢供奉保生大帝後,鄉里們除了一切平安之外,討生活也非常順利,從此這尊神像就順理成章的形成了兌山李氏的保護神明。

“1960年初,沿海謀生的兌山李氏開始在海墘沿海搭建姓李橋,當初的姓李橋可說是一個小碼頭,靠苦力謀生的先賢為停泊在瑞典咸碼頭的貨船卸貨。”李雅和是卸任檳城李氏宗祠主席及卸任檳城兌山李氏鄉誼會主席,他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如是披露。

他直言,1971年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竣工,先賢將保生大帝金身移奉在寺內,也是如此兌山李氏族親,陸續到姓李橋的開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