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文 / 民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文 / 民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五, 8月 30, 2013

檳城阿依淡花園慶讚中元理事。慶贊中元

檳城阿依淡花園慶讚中元理事會同仁酬神不忘慈善,即場籌募625令吉的義款移交給壟尾義務消防隊及400令吉義款給檳州中元聯合會的教育暨發展基金。

升旗山國會議員再里爾說,國內每10名大專畢業生當中就有1人是到國外創事業,如果政府沒愛惜我國的專才,大馬在未來要達到先進及高收入國家的目標是很難達成的。

他指出,大馬教育制度及方針的失敗,以致國內優秀人才外流,以致外國有很多來自我國的優秀專。

“就以檳州為例子,其實州內有很多優秀人外流國外,拿督謝清海就是一個列子。”他指出,他會將國內教育及師資的問題帶上國會討論,並希望通過相關管道盡行改善。

隨後,記者問及他出席華人傳統文化節日的感覺及避忌時,他坦言他在華人農曆七月期間共出席了約五場的盂蘭盛會聯歡晚宴,而大會特別為巫裔同胞安排清真食物,實行全民同慶。

檳島市議員李俊傑說,民聯檳政府不僅要為州內人民謀取更大的福利,同時也會把檳州帶入全國第一,以便國陣再也不會“重回”檳州。

檳城沓田仔街區中元理事會。慶贊中元

檳城沓田仔街區中元理事會同仁,秉持著慶贊中元酬神不忘慈善與教育的宗旨,為檳州中元聯合會籌募教育暨發展基金,並成功籌獲800令吉,當中包括義賣《光明日報》的200令吉。

同時,該理事會同仁及嘉賓在會上,也特為追思已故敦林蒼祐賢伉儷及貢獻檳城發展的先賢們默哀一分鐘。

該會主席陳碧建局紳說,已故敦林蒼祐的先父林萃龍醫生在沓田仔街創立思明藥房,父子兩人一直都秉持著濟世為懷的大前提,為貧苦大眾施醫贈藥為社會作出無私貢獻。

該會執行顧問陳貞耀說,華裔子弟進不了屬意的大學或科系,至今仍是無法解決的課題之一,而這也是讓華社對於現今政府教育制度感到失望原因之一,為此希望政府能平等施政顧及各族之間的權益。

光大區州議員鄭來興說,管理一個國家主要是公平及公正,在70年代我國鑑於土著及各族間的經濟差距而推出了“扶弱計劃”,然而時過多年,現今各族間的經濟鴻溝已經拉近距離,為此希望政府不能在以這樣的特權來協助特定的族群。

丹絨區國會議員黃偉益說,自從大選過後國家處在新的局面,然而很多民眾卻向他反映對於國家政治的灰心,並表示來屆大選極可能不再投票。

他坦言,政治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集合民眾的力量才能確保國家的政策及方向不會偏離。

星期六, 7月 20, 2013

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完結篇)

配合檳城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主辦的“李氏之夜”聯誼晚宴,週日晚獲得東南亞各國李氏宗親的盛裝出席,海內外宗親聚集一堂把杯言歡,場面倍感溫馨。

檳城兌山李氏鄉誼會主席李榮隆致詞時,代表該會及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同仁感謝,海內外李氏宗親的配合,令週日上午的保生大帝巡境遊行順利進行。

中國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兌山社民委會書記暨主任說,由檳城李氏宗祠聯合檳城兌山李氏鄉誼會及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同仁,主辦的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祠慶及保生大帝巡境慶典得以圓滿成功,就足以證明了李氏族人的凝聚力及團隊精神。

他指出,廈門兌山宗親與馬來西亞檳城李氏兌山鄉誼會的鄉親是同根同源,為此他代表廈門兌山的宗親,歡迎各國宗賢經常組團回鄉交流,大家同心協力為家鄉的未來發展,提供良謀善策,共創輝煌。

出席檳城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活動之一的兌山“李氏之夜”聯誼晚宴的嘉賓,包括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監事長李清利、永遠名譽理事長李逢梧博士、執行副理事長李國憲、副理事長李金土、台灣李氏宗祠財團法人董事長李中元、台灣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梅、台灣蘆洲保和宮管理委員會代表李先仁、印尼李氏宗親會主席李振強、香港李氏宗親會董事會主席李鋈麟博士、馬來西亞李氏總會會長拿督斯里李福成及海內外逾600名宗賢等。

檳城李氏宗祠88週年慶典,該祠理事同仁在7月12日至14日慶典期間,主辦一系列活動包括為設於李氏宗祠舊址的李氏文化中心開幕、檳城兌山李氏鄉誼會及姓李橋金鞍山,將從中國福建集美兌山金鞍山寺惠借1點9米高的保生大帝金身巡境遊行,及設晚宴款待海內外宗親,促進彼此交流等。

星期三, 7月 17, 2013

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三)

拿督李雅和局紳悉述,檳城兌山李氏歷史
檳城李氏宗祠理事同仁籌備該祠88週年慶典,特聯合檳城兌山李氏鄉誼會、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特安排從中國福建集美兌山金鞍山寺,惠借一尊高1點9米的保生大帝金身,空運聖駕親臨檳州加持遊行活動。

根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姓吳,為北宋閩南人士,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善於醫術的真人於宋仁宗景佑三年間登山採藥失足墜崖,享年五十八歲。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賜廟額“慈濟”,因神蹟傳說及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

兌山李氏族親守護大神

然而,保生大帝的信仰為何會流傳到檳城,而成為了日後檳城兌山李氏族親的守護大神,當中的因緣且從當年兌山李氏宗賢到檳城謀生談起。

檳城李氏宗祠顧問拿督李雅和局紳悉述,其實先賢早在百年前已從中國帶來一尊的保生大帝金身,這尊富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神像,就是現今供奉在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內的小尊保生大帝金身。

他披露,鮮少人知道供奉在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內的小尊保生大帝,只供善信求醫及安家而不理會前來求財問字的民眾,這也是符合了華人刻苦辛勞,不好吃懶做的美德。

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百年保生大帝金身

他記得先輩談起,這尊小神像百年前是由一名鄉里從中國兌山家鄉帶來檳城,而先輩們僅記得該名鄉里是李清根的家屬。

“當初這尊神像是安置在兌山李氏宗親聚集的民宅,也是鄉里們的一種精神及信仰的寄託,後期再移俸在觀音亭後巷(Stewart Lane)的舢舨巷,一名鄉里的住處。”

拿督李雅和披露,當年他大約10歲左右,也就是大約60年代期間,保生大帝的小金身早已久奉在該處。

他指出,自從鄉賢供奉保生大帝後,鄉里們除了一切平安之外,討生活也非常順利,從此這尊神像就順理成章的形成了兌山李氏的保護神明。

“1960年初,沿海謀生的兌山李氏開始在海墘沿海搭建姓李橋,當初的姓李橋可說是一個小碼頭,靠苦力謀生的先賢為停泊在瑞典咸碼頭的貨船卸貨。”李雅和是卸任檳城李氏宗祠主席及卸任檳城兌山李氏鄉誼會主席,他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如是披露。

他直言,1971年海墘姓李橋金鞍山寺竣工,先賢將保生大帝金身移奉在寺內,也是如此兌山李氏族親,陸續到姓李橋的開始。

星期五, 7月 12, 2013

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二)

配合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該祠於本月12日至14日舉行了一系列別開生面兼富有文化教育的節目,同時也邀請世界各地的李氏宗親,到來參與其盛。

該祠在本月12日開始,在車水路李氏宗祠舉行迎賓宴晚宴,屆時大約會有600名來自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及新加坡等國家的宗親出席。

13日(週六)上午10點半,檳城李氏宗祠舊祠即大伯公街舉行“懷賢堂”文化中心開幕儀式,當晚7點半在車水路李氏宗祠舉行88周年紀念晚宴。

14日(週日)晚上8點開始,在兌山李氏宗親發源地海墘姓李橋,由來自中國福建集美的道士將主持保生大帝金身巡境遊行儀式,祈求李姓族人興旺吉祥。

隨後,進行保生大帝金身巡境遊行,路程從姓李橋金鞍寺開始,途經牛干冬、椰腳街、大街、大伯公街、萊特街、海墘,再返回姓李橋,當晩也將舉辦“兌山之夜”聯歡宴會。

拿督李雅和披露,至今擬定出席的嘉賓包括世界李氏宗親總會永久名會理事長、永久名譽理事長、理事長、監事長、執行副理事長、副理事長、中國廈門兌山李氏鄉誼會會長、台灣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印尼李氏宗親會主席、香港李氏宗親會董事會主席等。

他指出,當然還有眾多出席嘉賓無法一一介紹,只能說屆時將是一場盛大的週年紀念宴會。

星期四, 7月 11, 2013

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一)

配合李氏宗祠88週年紀念慶典,位於喬治市古蹟核心區的檳城李氏宗祠舊址,即將在本月13日以全新概念與民眾“會面”。
 
這一所屬於檳城李氏宗親的宗祠首次對外開放,堪稱李氏宗親在東南亞的第一所文化館,祠內一一展現當年先賢留下的歷史文物,以讓民眾通過了解,當初中國南渡到檳城定居時,先賢的艱辛奮鬥史。
 
舊祠位於大伯公街(Lebuh King)門牌39號,是在1925年建立,現今提升為一所珍藏李氏歷史文物的中心後,其文物展出所將定名為“懷賢廳”。
 
設懷賢廳讓後輩尋根
 
“懷賢廳”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年輕後輩,通過先賢遺下的文物,認識當年他們南下的生活方式及宗親的團結精神。
 
隨著時代的躍進,現今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氏宗賢在檳城的發源地,更不知道不清楚檳城李氏宗祠舊址所在處與兌山李氏當年到檳城時的落腳處。
 
檳城李氏宗祠主席拿督李永光說,為此宗賢希望年輕人能通過認識文物的點點滴滴,追溯李氏宗賢百年前遠渡重洋,並立足於姓李橋的歷史軌跡。
 
先輩中國南渡到檳島
 
他記述,追溯先賢南渡檳城的歷史足跡,可從早在明末清初說起,當年福建兌山李氏宗族已開始遠渡重洋到海外找生機,然而到了民國初年烽火延年,他們才大規模的投奔到舉目無親的檳榔嶼小島。
 
他坦言,先賢當初落腳在沿海沼澤的海墘地帶,經營淺海舢舨的轉載運輸業,紮下了生存的根基。
 
1925設立宗祠

“1925年的一次因緣際會,獲得聞名檳城錫礦熔錫業僑商,來自福建海澄三都長江社的李振和挺身捐獻巨款,聯合敬堂、士締、順添、長景、添壽、允色、武靴、秋雨、永寬、順景順寶、華春、玉湖及一眾深明宗族大義的無名宗賢,合資購下位於大伯公街的舊宗祠。”

他披露,當年舊宗祠是依照中國兌山鄉下祠堂結構模式裝修,隨即依法申請註冊為合法民間社團。

拿督李永光說,宗祠成立之初,除了為南來的新客(新同鄉勞工)提供免費住宿之外,鄉親們也互相照應,協助信賴新同鄉渡過初到異鄉面對的窘境。

宗親歷經二戰

他記述,1925年舊祠成立然而1941年日軍南侵引發二戰,獨立前的我國淪陷並在日制下的三年八個月期間,百姓不僅生活艱苦更是飽受摧殘,為了避過日寇嚴厲逼害,宗祠鄉親忍痛焚毀寶貴的文件檔案。

他指出,雖然1946年二戰結束日寇敗走,但戰亂期間多數的宗賢都已四散,後期英軍重掌政權,新社會秩序沒形成而各族籍貫紛爭延禍,以致很多宗親再次凝聚一起,起了互相照應效應。

李姓宗親歷史文物展出

他直言,懷賢廳目前展出的李氏文物,大多數的年份是介於1925年到近代,至於百年前的文物包括先賢中國南來時,一併帶來供祭的清末神主牌之外,還有一架四方夾萬。

另外,他們也展出該宗祠創立期間使用過的單據文物、蓋章、族譜、古董桌椅及牌匾等,同時也將有記述李氏名人及偉人歷史事跡的介紹文獻。

拿督李永光披露,單是籌備“懷賢廳”文物展一事,他們就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將舊祠的文物復修,單是付出人力資源及財力更是龐大,如果不是宗親鼎力支持,這個龐大的工程並不容易完成。

“根據史學家的研究,兌山李氏早在1851年間已到檳城紮根,為此我們成立一個專門小組並積極的配合史學家,尋找李氏宗賢的這一段斷層的歷史。”

他坦言,現階段他們正籌備88週年慶典事宜,鑑於慶典吉日即將到來,而時間急促的情況下,他們暫時無法全面性將所有富歷史價值的文物呈現給大家鑑賞。

星期一, 4月 01, 2013

檳城喬治市古蹟區又添一壁畫

獅子會去年12月向檳島市政局古蹟部門申請3幅壁畫系列,其中位於喬治市漆木街的美國友邦保險分行旁小巷,畫上已故月琴說唱家陳同同的肖像,已經在農曆新年前完成。

陳同同與他的月琴,在六、七十年代為檳城尤其是閩南人的生活帶來不少娛樂,黝黑的皮膚,滄桑的歌聲與琴聲,已經成為許多現今已經50歲以上的檳城華人的回憶。

星期三, 3月 06, 2013

✿¸.•*¨打小人`*•..¸✿

昨天的驚蟄日,我在下班後趕緊去一間廟宇,請阿嬸幫我打小人........
單看阿嬸專業的念念有詞,就值回“票價”啦~


我打我打我打打打


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冇訂透
打你個小人面,等你全家中非典
打你個小人眼,等你成世都撞板
打你個小人耳,等你日日痾爛屎
打你個小人嘴,等你老母變老舉
打你個小人頸,等你周身都性病
打你個小人胸,等你非典兼中風
打你個小人手,等你有錢唔識收
打你個小人腳,等你日日敷中藥
打你個小人肚,等你好心冇好報

打你個小陽具,等你成世都不舉
打你個小人肚,等你好心冇好報

看你死未~ 

打完小人,整個人感覺舒坦.....
之後再恭請貴人,祈求新的一年裡事事順利~

星期一, 2月 25, 2013

檳州。興、旺、發!




本頭公巷寶福社上週六晚在丹絨道光海珠嶼大伯公廟進行擁有169年歷史的請火儀式,測出檳城乃至全國在蛇年的經濟運程為“中、上、上”,似乎隱喻待全國大選後,我國和檳城的經濟就“蛇行大運”,一路向前衝。



每年一度的請火儀式甚受檳城人重視,今年的請火結果顯示,檳州上季(農曆正月至四月)的經濟運程是“中”,中季(農曆五月至八月)為“上”,下季(農曆九月至十二月)也是“上”,屬大吉之兆。

星期一, 12月 17, 2012

小兄弟看花車遊行被神明附身起乩

11歲的吳擁恆及10歲的吳宇雄是關係非常好的堂兄弟關係,然而兩人卻在一次觀賞九皇大帝回鑾花車遊行時,被神明“選中"了,兩人在同一時間被神明“附身",當場在街邊起乩,之後堂兄弟倆就開始了他們的乩童生涯,成為檳城年紀最小的乩童。

檳城鶴山極樂寺短期出家戒子托缽化緣

檳城鶴山極樂寺短期出家的180名戒子,週日清晨從佛學院出發托缽到極樂寺,慈善托缽隊伍徒步8公里,圓滿最後一天的戒期功德。

由極樂寺方丈拿督斯里日恆法師帶領托缽隊伍,於上午7時許出發,途經霹靂律轉入柑仔園,朝阿依淡直上,經韓江中學,商務學校,轉入打鎗埔,再出阿依淡路,過升旗山腳交通圈,直上阿依淡巴剎路,返回極樂寺。

日恆法師說,共有180名戒子參與這次的短期出家,鑑於部份年事已高的短期出家眾無法隨隊,因此他們被安排在極樂寺等候慈善托缽隊伍。

他指出,讓戒子托缽主要是讓他們體驗早年出家人托缽的生活,同時也趁此機會為慈善功德盡力。

檳城鶴山極樂寺短期出家慈善托缽隊伍,沿途獲得善信佈施的供品,悉數捐給慈善團體。

星期三, 11月 28, 2012

老牆壁。新活力

壁畫系列不僅給檳城喬治市注入了“活力”,更帶掀起了一頓街頭壁畫藝術風潮,帶動了很多藝術家為陳舊的牆壁注入了藝術的“生命力”。

這個八月檳城紅燈角組屋對面垃圾處理中心的牆壁,將展現全新的面貌迎接旅客,這也是繼“喬治市魔鏡”壁畫系列後檳城再創新紀錄,將3D壁畫入駐檳州古蹟區。

這面2016吋的白色牆壁已經獲得檳島市政局的批准,繪製4個系列的3D壁畫,從老檳城畫到未來的檳城。

這想法來自丹絨區州議員曹觀友,由其選區撥款贊助壁畫水性顏料、羽畫廊10位年輕畫家免費為該白牆作畫及由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劉敬億為壁畫命名。

星期四, 11月 22, 2012

聖母瑪麗亞顯靈

森納美梳邦醫院的7樓癌症病房外的一面玻璃窗片,在本月9日突然顯現一個酷似聖母瑪麗亞的肖像,此後平均每天吸引逾200名虔誠天主教信徒前往祈禱和唱詩歌。

據瞭解,出現酷似聖母瑪麗亞肖像的玻璃窗,是癌症病房的其中一個窗戶,從內往外看並未察覺有何不同,但從外觀看卻能清楚看到“神跡"。

此外,在聖母瑪麗亞肖像下方,即5樓的一面玻璃窗,也出現一個耶穌的肖像,但“神跡"在約一週後漸漸“消退"。

目前,在森納美梳邦醫藥中心的兩面酷似聖母瑪麗亞肖像的玻璃,已於週二午送抵巴生露德聖母堂(Church of Our Lady of Lourdes),並在當天開始向外開放,即吸引不少信徒和民眾前往觀看和祈禱,相信來臨的週日,會有更多民眾和虔誠天主教徒紛湧而來。

星期一, 11月 19, 2012

喬治市老城區在添壁畫。《小孩籃球樂》

前完成《哥妹倆盪鞦韆》壁畫的本地聽障畫家顏詒隆(Louis Gan),再為喬治市老街的牆面上添上一幅《小孩籃球樂》壁畫,而該幅壁畫僅與《哥妹倆盪鞦韆》相隔一條巷子。

然而,檳州城鄉策劃、房屋及藝術部委員會主席黃漢偉說,許多民眾擔心壁畫會日益氾濫,對此,他會與世遺辦公室商討推出相關守則,管制壁畫使用的油漆漆料,以不破壞壁畫為原則,同時有關壁畫也必須獲得業主的同意,並向檳島市政局報備。

“壁畫最重要的引起共鳴,讓民眾切身參與,才能夠真正吸引民眾的關注。倘若無法引起共鳴,那麼此壁畫也將逐漸被人遺忘。”

他籲請,熱愛壁畫有興趣的民眾,可到檳島市政局公園內的檳州塗鴉公園,向相關單位單位申請,發揮自身的藝術才能。

他說,壁畫在檳城並不算是新鮮的事物,早在20多年前檳城四坎店監獄外牆就曾出現一幅壁畫,但因引不起共鳴,最終也因此作廢。

星期二, 11月 13, 2012

喬治市老街壁畫再添一筆

喬治市老街壁畫再添一筆,受到立陶宛籍畫家爾納斯的影響,一對父子自資請本地畫家在壁上繪畫一對小兄妹雙雙站在鞦韆上展開笑顏的壁畫,希望藉著壁畫勾起大家兒時的美好回憶。

這幅被命名為《兄妹共盪鞦韆》的壁畫,位於牛干冬(接近海墘)的其中一條不具名的岔路(商店後巷)。

幾近完成的壁畫出自本地一名啞巴畫家路易斯的手筆,由新萬商紙品有限公司(SBS)老闆兩父子王坤樹及王振興共同策劃,並贊助經費,希望能吸引遊客前去觀賞,帶動檳州的旅遊業。

星期五, 11月 09, 2012

滿天神佛跨國飛

灣有電音三太子;我國“大馬神壇資訊網”......

就連大馬神明也不再默默坐在神廟內等善信供奉......

先進科技的發達及社會急速的演變......

眾神出“櫃”排隊上面書......

上部落格.....實行真正的滿天神佛跨國飛......

這項滿天神佛跨國飛的計劃幕後推手,就是檳州旅遊發展委員會與一家Onesmi網頁設計私人公司的製成品。

話說,這個命名為“大馬神壇資訊網”的網站www.angkongkeng.com,將在12月1日上午11時,在檳城本頭公巷百年廟宇寶福社舉行隆重的推介禮。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不僅如此,同時檳州檳州旅遊發展委員會主席的羅興強,更揚言州政府將在明年主辦一場盛大的“百年神廟群英會”,其盛大場面就好比西方國家的萬聖節。

單是“百年神廟群英會”這個名字氣勢,難免讓我想起當年謝賢、周潤發、汪明荃、吕有慧等,主演的民間老千之间斗法戲劇“千王群英會”.......那還得了~我的天空開始旋轉......

星期四, 11月 01, 2012

興、旺、發


陳來福:興、旺、發
昔日秘密會社術語
近幾年來在檳城興起的“興、旺、發”口號,因被朝野政黨政治化而出現了“豬狗臉”與“豬狗文化論”說法,在政壇人士針對有關口號而唇槍舌劍之際,其來源及用途已引起檳城人的關注。

檳城寶福社副主席陳來福受詢時則說,其實“興、旺、發”這一組口號並非“豬狗文化”,它是本地獨有的華人及宗教文化之一,其來源可追溯到百年前檳城秘密會社的開始。

他披露,百年前檳城的秘密會社會員舉行拜祭神明或會員入會儀式時,都會喊“興”為口號,那是象徵著昌盛的意思。

秘密會社成員祭五祖關公口號

他坦言,當年會社成員在重要的拜祭神明儀式,如拜祭大伯公、關公及五祖時都有喊這一個單字口號。

他指出,到了後期民間神廟儀式也隨著沿用“興”這個單字,然而廟宇儀式上為了討好“意頭”更加上了“旺”與“發”兩字,也就是“興、旺、發”演變的來源。

他說,這組口號也出現在道教的部分儀式上,特別是道士在拜祭神明或為喪府做功德時,都會高喊這組口號。

興、旺、發。給後人子孫的祝福

“很多人都誤解“興旺發”的意義,以為這是求發財、求生意興隆的口號,其實口號的原意並非如此。”

 他直言,“興”是代表著昌盛、“旺”則代表神廟的香火旺、而“發”則是意味著發揚光大,並非發財,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這組口號主要是給後人子孫的一個祝福。

百年歷史的民俗草根文化之一

資深文史及民俗工作者李永球週一披露,“興、旺、發”口號其實是中國沿海百年歷史的民俗草根文化之一,所以它絕非由黑社會所創造。

他指出,或許在一些秘密會社的儀式中,也有“興、旺、發”口號的出現,然而並不代表這組口號是秘密會社成員的專屬術語。

他指出,其實隨著環境的變遷,“興、旺、發”口號才逐漸被一些秘密會社成員,引用在部分儀式上。

有福建人、潮州人地方就有口號

“中國、印尼、新加波及我國的華裔同胞,在進行各酬神拜祭儀式上,通常都會喊這口號,而它背後的意義純粹是代表著人民祈求上天庇佑,社會昌盛、子孫平安及發財等。”

他說,這組口號是一個傳承民俗文化的象徵,只要有福建人或潮州人的地方,都會有這類口號的出現。

星期五, 12月 22, 2006

婆婆搓的湯圓

今天是冬至,依照華人傳統是要吃湯圓的。還記以往每年冬至的前一天,婆婆都會在老家搓湯圓。

那時,媽媽,阿姨們相聚在老家幫忙搓湯圓,而我則到處串門子。

小時候,婆婆說吃了湯圓人又要老一歲。雖然,婆婆是這樣說,但我每年還是照吃婆婆煮的湯圓不誤。

如經,婆婆已經去世好多年了,但我依然很懷念婆婆搓的湯圓。

我祝大家冬至快樂。